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满族文化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记忆,是所有满洲族人后裔的历史责任和美好愿望。
2018年6月2日上午,吉林省首个满族富察氏火锅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在长春市隆重举行。在活动现场,富察氏火锅被授予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东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教研基地、吉林省民俗学会满族饮食文化教研基地等共三块含金量很高的牌子。中国满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施立学,原吉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璇如,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厚生,吉林艺术学院社科处处长刘国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朱立春,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吕萍,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士权,长春师范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刚等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满族同胞200余人出席活动,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富察氏火锅第12代传承人付玉秋(富察硅谷宝劳利),系打牲乌拉总管迈图的第十二代后裔,他在开发传承满族饮食文化的进程中,上承祖训、身历实践,使这一上膳珍品得以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并使满族上膳饮食富察火锅得到众多食客的认同和赞赏! 见证具有三百年历史传承的满族富察氏火锅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后,领导嘉宾们一同参观交流了独具特色的千叟宴由来图、吉林打牲乌拉总管世家文化墙,共同品尝美食,品味高贵,品鉴文化。当年是康熙皇帝的御膳专供、今天却成了寻常百姓的最爱,富察氏满族特色火锅穿越百年、品质不改、风采始然。 付玉秋身着满服津津乐道的讲述着家族打牲乌拉总管世家的历史,无不流露着对满族饮食文化的民族情怀。“1682年,康熙帝东巡吉林城(康熙21年)三月廿九曰驾临乌拉,时任打牲乌拉总管富察满达尔汉用自创精美食具,并用富察氏私家秘煨火锅为皇帝供膳。帝膳后龙颜大悦,在问政之余,欣赏食具制作之精美,又赞上品佳肴厨艺之功。帝回京时,命近臣携锅具回宫仿制,满达尔汉又派家厨到大内专为皇帝烹制火锅。当时火锅的美味轰动皇城内外,后被宫廷选入千叟宴之中,从而奠定了满族火锅的显赫地位。”
作为传承人,付玉秋以及众多富察氏后人满怀激情,承载着历史记忆,记录着民族辉煌,更加担负着推动、影响、辐射四周的伟大使命。他希望以文化基地为依托,以民族饮食为向导,为更多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阵地,将他们更好地聚拢在一起。讲好满族故事、做好满族美食、展示满族文化,不断的发展为满族文化交流中心,满文满言推广基地,以及满族特色饮食文化培训体验胜地。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大清的龙兴之地。长白山下的满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满族饮食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牲乌拉富察氏火锅无论用料与烹饪方式均都体现了满族渔猎文化的记忆和生活智慧,代表了东北满族原初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满族博大的胸襟及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吉林有一半以上地名是满语,在民间也流传着大量的满族故事,满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吉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在这家具有三百年历史传承的满族富察氏火锅非遗文化传承基地能够用信念守住民族根脉、用淳朴弘扬文化自信,以食会客、以文会友,五湖四海皆兄弟!”中国满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会长施立学在现场致辞时这样深情的表述。 “满族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记忆,是满洲族人后裔的历史责任。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让满族饮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争光添彩。”付玉秋话语中充满了力量。 我们相信,满族富察氏火锅非遗文化传承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文化界、餐饮界、媒体界的共同关注下,必将打造成为吉林省满族特色文化新名片。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