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绿色食品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十大产业之一,产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利为目标,以推进绿色食品“四大工程”建设为载体,全力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立足我省绿色食品的质量优势,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最终实现绿色食品原料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跨越。 切实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绿色食品“绿不绿”,关键在“源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强化“投入品”管理,夯实“龙江绿”的基础。稳步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增加种类,将种植业优势产业带以及畜产品、水产品、蔬菜、马铃薯、林果等特色产品列为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为培育品牌创造条件。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建立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85%的标准化基地原料进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节。加快绿色食品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标准推广,提升“入户率”和“到位率”,增加基地建设科技含量,提高基地产品品质。 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企业建设。重点引导企业大力应用新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做好粮食、畜牧和林果产品的开发,确保品牌的生命力;鼓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绿色食品,鼓励已认证企业扩大认证数量,增加产品产量,夯实品牌培育基础;鼓励企业加大精深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内在品质。
强力培育和打造 “龙江绿”品牌。逐步把黑龙江绿色食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知、认可、认同。引导各地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一品一牌”和“多品一牌”,支持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扩张优势产品规模,提升品牌层次,发挥名牌效应;引导各地和企业依托各自的文化资源培育一批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切实搞好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中心城市建立一批窗口市场,逐步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络;积极探索黑龙江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建设,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营示范店,努力打造新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专营店形象,逐步实现连锁经营;充分利用大型展会推介品牌。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