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此认识,我们对全市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行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制建设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伊春市的食品生产、加工、餐饮与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伊春市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08户,其中小麦粉12户、大米59户、食用植物油22户、酱油食醋12户、腌制品101户、乳制品4户、速冻料面食品3户、白酒64户、啤酒1户、糖果1户、饮料及饮用水45户、冷冻饮品8户、茶叶1户、果酒9户、酱腌菜8户、炒货2户、蛋制品1户、薯类淀粉3户、酱类制品3户、豆制品222户、糕点制品144户、其它类别食品72户(包括山野菜、面食加工等)、食品相关产品11户。有75户企业的79个申证单元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6户白酒生产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户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婴儿配方奶粉工业生产许可证。年生产能力2348万吨,从业人员5541人,有资质专业技术人员883人。全市食品批发企业113户,专卖店248户,大中型超市6户。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伊春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52.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2处,建立了林业山野菜、山野果等改培基地面积12万亩。全市现有以地产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80余家,生产产品100余种,有18家53种产品获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其中有机食品15种、绿色食品33种、无公害农产品5种)。产品覆盖了粮食,蔬菜、畜产品、山特产品等六大类。全市有餐饮业11200家,其中学校食堂25家,托幼机构124家,宾馆餐厅24家,大小酒店、饭店、小吃部11027家,从业人员33600人。 监管的情况
食品行业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伴而生。伊春市的食品行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势态迅猛,因素很多,尤其借助了全市绿色食品业、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拉动效应。 突出重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按照《伊春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突出重点,下力抓好以粮、肉、菜、果、奶、水产品为重点的六大品种和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四大环节。 食品源头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伊春市农业部门从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抓起,着力开发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打好绿色牌、有机牌、标准牌,有计划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已有18家53个产品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识,特别是去年全市种植的3万亩无公害蔬菜,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农业部门组织的验收与认证,进而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农产品标准综合示范区的推进,确保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环保部门加大了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跟踪指导和监测力度;畜牧部门开展了查处“人——猪链球菌”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养殖、定点屠宰厂进行了网式专项检查,加大了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食品加工环节得到有效整治。伊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把食品生产准入关,对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了13类食品安全准入培训,严历查处无证生产经营,把食品安全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加工环节、每种产品,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制定了三级联动措施,划分打假责任区,成立打假责任组,确保了从源头抓质量的有效性;采取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81万元,购置了食品检验检测设备,填补了伊春市食品部分检验检测项目的空白。组织相关部门对肉食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取缔了两处屠宰黑窝点,强令拆除了锅灶、木案子等屠宰设施,收缴了猪肉、牛肉、并对其进行了处罚和公开曝光。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