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食品网

热门关键词:  东北食品  食品药品  辽宁  涓版敹  涓撳?

黑龙江省林甸县传统食品成农民增收“金疙瘩”

发布:2018-07-11    关注:东北食品网 WWW.DBSPW.COM     人气:  ℃

人民网哈尔滨12月16日电(杨海全)“早晨五点摊到十点半就摊完了,能摊到四十多斤煎饼,一天就能挣到八十多块钱。”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镇丰收村农民吴茂文告诉记者。

吴茂文从事摊煎饼已经有八个年头了,除了自己家吃外,多余的都拿到市场上卖了,每个冬季都能创收万余元。林甸县花园镇丰收村农民大多数都是从山东移民过来的,煎饼是山东人传统的食品,多年来,他们依旧没改变生活习惯,每年冬季都利用闲暇时间摊煎饼。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粗粮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煎饼也自然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村农民栾爱静受吴茂文的影响,也干起了这一行。她对煎饼进行精加工,粗粮细做,在玉米面里添加了黄豆、小米等成份,摊出来的煎饼颜色正,口感好,市场的销路更广阔了。

“我看到摊煎饼是农闲时的一个来钱道,于是就增加了两盘铙子,现在是三盘,都生产的话,一天能达到三百多斤吧,就这样的话,市场还供不应求。”林甸县花园镇丰收村农民栾爱静兴奋地说。

如今,正是煎饼生产的旺季。进入小村,家家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的炊烟,煎饼的香味不时在小村的上空回荡。每年这个村子仅摊煎饼一项,就为农民创收50多万元。

煎饼卖到了北京、哈尔滨等周边市县。煎饼给丰收村“摊”来了抬头日子。

如果说丰收村的大煎饼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还不如说东风村的粘豆包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疙瘩”。

“收完秋闲着没事,利用自己种的糜子来蒸豆包,从10月份开始一直蒸到12月中旬,远的销售到哈尔滨等地近的销售到大庆、齐齐哈尔市等周边县区,每年纯收入都在四五千元。”林甸县林甸镇东风村农民刘金凤高兴地对记者说。

由于家家户户蒸豆包,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农民的粘豆包卖不上好价钱。为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林甸镇东风村及时成立了“好年”粘豆包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年粘好运”牌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村里筹措资金16万元建成了10间厂房,目前已有17户协会会员进入到车间统一加工生产,解决了质量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在合作社的拉动下,参加粘豆包生产的人员达100多人。

如今在林甸的市场上,一年四季满街都是,有黄米做的、还有豇米做的,包装精美。如今东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豆包村,在品牌的带动下,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远销省内外。

“从成立好年豆包协会后,产业越做越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值达到800万元,创收近600万元,户均近万元。”林甸县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国向记者介绍。

在林甸传统美食还有一绝,那就是卤水点的豆腐。林甸县花园镇农民王喜文是做豆腐的“老把式”了。磨了21年豆腐的他,把豆腐原始的豆香味,带进了加拿大人的餐桌。

由过去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的豆腐坊,王喜文越做越大,全家三口人不够用,又另外雇了4个人。眼下一天能生产1000多斤豆子,做出1000斤的水豆腐、700斤的干豆腐。

“我们林甸人,在加拿大工作的有好几个,每次回家,都要到我这儿买上几十斤干豆腐。北京的,广东的回家探亲也来买,用特快专递运走。常常是人未到家,豆腐先到了。”王喜文每当谈起豆腐都会讲着一些趣事。

据王喜文介绍,豆腐一年能有6个月的生产高峰期。一个月能用3万斤豆子,全年能用18万斤的大豆原料,生产出12.6万斤的干豆腐、18万斤的水豆腐,产值达100万元。

在林甸,不仅王喜文一家做豆腐,县里的多家豆腐坊,也都小有名气。如今,林甸豆腐已成对外的一个招牌。

据了解,林甸县一些农民把创收的目光盯在了传统食品上,经过他们的巧手进行加工,换回了花花绿绿的票子,每年可增收千万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责任编辑:东北食品网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食文 | 产业 | 风采 | 图片 | 视频 | 购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此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法律顾问:崔强

    © 2019-2021 dbspw.cn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辽ICP备18014855号-1

    服务邮箱: a024@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85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