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机联系起来,才可能建立完整的可追溯食品安全体系。应该从生产者开始建立食品生产档案,采用先进的食品追溯技术、识别技术对食品的供应链进行必要的全程跟踪、追溯,包括选用种子、施用化肥、农药等等。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容易快速找到症结,这也是对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务部正在建设“肉菜追溯体系”,今年的试点城市已达到20个,希望实现对蔬菜和猪肉的正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倒逼生产环节加强质量监管。 对于分散生产的亿万农民来说,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前提是将他们联合起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赵清淮建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确保对农产品源头的有效监管,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让其代替农民承担市场主体责任,以利于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 专家指出,建立安全食品供应体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除了政府和企业、生产者的责任外,消费者也要端正心态,同时应具备科学的食品消费常识。专家认为,消费误区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比如,很多消费者都希望馒头越白越好,黄瓜越鲜越好,猪肉越瘦越好。一些企业和商贩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利用各种非法添加剂主动迎合这种扭曲的市场需求,结果造成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应将营养和膳食教育纳入中学课程中,让人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习惯。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