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食品网

热门关键词:  东北食品  食品药品  辽宁  涓版敹  涓撳?

长白山的美图 让摄影师对风光片的看法反转

发布:2018-08-12    关注:东北食品网 WWW.DBSPW.COM     人气:  ℃

和龙市八家子镇仙峰国家森林公园雪岭。摄影/李春

和龙市八家子镇仙峰国家森林公园雪岭。摄影/李春

  吉林摄影师每人都会有长白山的照片

  关于旅游,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凝视。旅游就是一种凝视。旅游地是生产和销售“凝视”的,游客是去“凝视”的,由此“游客凝视”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凝视是要有目标的,一个旅游地是否能吸引人就是看它能不能提供“游客凝视”。“游客凝视”的内容很多,可以是一座山峰,一个湖泊,一段河流,一条峡谷;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个古代遗址,一条街巷,一个村庄,一场表演等。

  说起吉林来,我们头脑中会涌起什么样的“凝视”呢?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长白山(本文的长白山特指长白山的主峰区域,也就是长白山天池及其周边地区,尽管天池周围有一座座凸起的山峰,但人们一般不会去说各峰的名字,而统以长白山称呼)。可以说吉林最典型、最突出的“凝视”,就是长白山。

  由“凝视”我想到了摄影。其实“凝视”无非是目光聚焦在了一个对象之上。这和摄影很相似,摄影也是一种凝视,而且这种凝视比我们目光的凝视更确定、更清晰,而且摄影能把凝视形成图像储存下来,使之打破时空的界限传播开来。

  这次为了制作《吉林专辑》,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吉林摄影师的图片,打开一个个文件夹,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吉林的摄影师,每人都会有长白山的图片。有一个摄影师数十次去长白山,他拍摄的目标就是长白山区域。虽然身在长春,距离长白山还有几百公里的路程,但是只要季节一变,或者天气有变(如下雪),他就会起身去长白山;还有一位摄影师曾经常住山上,就是为了拍长白山……

天池东北方位25公里,飞行高度4500米。摄影/兰宏良

天池东北方位25公里,飞行高度4500米。摄影/兰宏良

长白山北景区山门内瞭望台。摄影/韩峰

长白山北景区山门内瞭望台。摄影/韩峰

  那些“傻拍大山”的摄影师,

  你们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

  我有许多朋友都是拍风光的摄影师,他们不愿意用“风光”这个词,有些人称自己为自然摄影师。他们的作品拍摄的是一些自然景观,这种图片往往追求的是“美感”,或者说有一种“唯美主义”的格调。但这种类型的图片在摄影界往往没有地位,摄影评论家对其评价不高,称之为“糖水片”,甜得发腻。甚至有人把拍自然风光的摄影师称为“傻拍大山的人”。

  你看各种摄影的专业大赛,摄影界的评论家们更关心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作品,或者更关注以社会为题材的摄影家。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策划吉林专辑时,为了创新,我们甚至不准备做长白山的题目。但是在专辑接近完成的时候,我翻看黑样,发现没有了长白山的题目,尤其是没有了长白山的图片(也就是摄影评论家说的“糖水片”),吉林专辑好像没有了魂一样,吉林的形象立不起来。由此我重新打开那些文件夹开始一张张地审视长白山的风光片,慢慢地我看出了这些图片的意义。甚至“反转”出现了:我对这些图片逐渐欣赏起来,甚至开始赞美了。我们挑出了许多张关于长白山的风光片来,由于版面有限,只能选择几张,一时间难以取舍,最后只能割爱。

  评论家批评这些风光片中看不到人,看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视而不见人对自然的伤害。然而我审视这些图片,发现这些风光片是有人的,不过这里的人是暗含的。这些风光片背后有着一种力,一种社会性,它们深度地参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不过是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而已。我的思想的反转,是借助了前面提到的“凝视”概念,这些风光片正是通过“凝视”这个无形的力量参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建构和运作中来。

  “凝视”这个概念是从法国思想家福柯那里来的。福柯别出心裁,发现了“凝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微妙作用。他在凝视中发现了“权力”。凝视是一种规化、建构、训诫、惩罚、鼓励的力量,“凝视”后来发展成了一种被视为理性、知性、权威的无形的约束力。“凝视”的价值评价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其实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目光的王国里”,凝视无处不在,但我们这里的“凝视”是指一种被建构起来的系统的具有社会性的“凝视”,如医生的凝视,教师的凝视,监狱看守的凝视……这里我要加上摄影师的凝视。

  自然风光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无疑是一种“凝视”。这种“凝视”没有直接指向人与社会,但是这种“凝视”通过杂志、画册、明信片的传播,获得了公共性和社会性,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一幅被摄影师拍摄了的景观,进入了美的系列。它告诉人们怎样看自然,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值得看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暗中操控),尤其是它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珍稀的,什么是值得爱惜和珍视的。由此它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也同时形成了对那些毁灭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的一种监视的目光,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作用于内心的道德的力量。

  自然风光摄影师们,你们的图片中没有人,也没有那些生态遭到破坏的丑陋的画面。你们没有直接用画面语言来阻止丑,但是你们用图片中的“凝视”,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作用于人的内心,这种力通过图片符号化后传达的意义在接受者的心中构建起了价值,这让我想起了康德所说的令人敬畏的“内心的道德律”。这是我开始赞赏起风光片的原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责任编辑:东北食品网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食文 | 产业 | 风采 | 图片 | 视频 | 购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此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法律顾问:崔强

    © 2019-2021 dbspw.cn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辽ICP备18014855号-1

    服务邮箱: a024@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85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