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食品网

热门关键词:  东北食品  食品药品  辽宁  涓版敹  涓撳?

长白山的美图 让摄影师对风光片的看法反转(4)

发布:2018-08-12    关注:东北食品网 WWW.DBSPW.COM     人气:  ℃

  单之蔷是杂志社的总编,喜欢写字、看书、引经据典,比如为了写三峡,他会查出《唐诗三百首》里有54首关于长江的诗,有12首关于三峡的诗;他用喜欢隐匿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和好炫耀、抢占制高点的西方城堡建筑作比较,用地理知识解释关中盆地文化和雅典山地文化的区别……此外,他还有很多受到争议的“离经叛道”的论断,比如认为植树造林是个神话,质疑任何大型造林工程,为此动用了美国生态学家克罗门茨的“顶级群落”理论;青藏铁路开通,他宣称又一座长城诞生了,使他受到很多网友的抨击。他的文字风格呈现出户外人士的自然和稳重,同时又能令我们体会到读书人那种匡正天下的激烈情绪和冲动,他总是急于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山、湖、高原、湿地在城市里讨要一个恰当的“名分”。

  他在自然世界和文明世界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奔跑。在一个极端,他和同行的难兄难弟在冰川、沙漠中跋涉迷路,为一个朋友在登上冰川后全裸自拍兴奋不已;在另一个极端,他作为一名单位人,每月必须按商业法则推动杂志社的流程,统筹每月杂志的按时出版,除了写序言,还要穿西服打领带,不定期进行读者见面会或做演讲……

  显然,单之蔷已经适应了在两个世界中来回穿梭的生活,每月一次,他像钟表一样摇摆一次,而且每次,他都准时摆回到自己的位置。他告诉记者,为了赶稿,自己有过在海拔5000 多米的冰山,或烈日炎炎的沙漠戈壁,刚刚喝完面汤,便压着帽子、穿着冲锋服、戴上耳机,在键盘上敲打出他的经历;可以想象,他敲出的,不是别的,是他一直在干,并想继续做下去的事——建构中国的形象。

  语录

  1、我一直相信风景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你去遇到的。这就好比土著人看一个复杂的显微镜,他完全不懂得这个现代文明设备的好处,只有一个大概知道的人,才可能领会出它的好处来。一个人只有对西部风景有一些感性认识,才有可能去的时候发现其美。我不是地理专家,我是个杂志主编,我能做的事情,是去影响更多人,让更多国人从审美的角度去喜欢中国的山水,尤其是西部的。

  2、记得曾看过前苏联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电影,大部分情节都模糊了,但斯大林的一段话却记住了。当时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危在旦夕。但是纪念十月革命的红场阅兵却照常进行。斯大林此时的演说就是战前动员。他是这样说的:他们(德国法西斯)想消灭一个产生过彼得大帝、库图佐夫、罗蒙诺索夫、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的国家……斯大林演说完毕,接受检阅的部队直接由红场开赴战场。当时我就想:为什么这些人的名字能进行战前动员,为什么一想到有人要消灭这些名字,就让俄国人血脉贲张,誓死抵抗。因为这些名字,代表的是俄罗斯精神的核心,它们是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象征符号。

  假如情况发生在我国,兵临城下,我军的统帅进行如此的战前动员,他会怎样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众多光辉的名字可供选择,他完全可以说,他们想消灭一个产生过汉武大帝、老子、庄子、孔子、祖冲之、李白、杜甫、苏东坡、罗贯中、曹雪芹……的国家。

  这些光辉的名字,足以唤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意识。

  3、那位在马尔代夫称“天堂也不过如此”的网友,如果去了中国的西沙、南沙诸岛,一定也会发出“原来天堂就在中国”的感叹。南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蕴藏有几倍于大庆的石油,还有无数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等海洋生物),也有交通、旅游价值,但是仅从这些角度去看南海,未免短视。南海诸岛还有更大的意义:它使中国人学会认识海洋、欣赏海洋,并从海洋中汲取智慧、激发灵感。因此,南海诸岛对中国人很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审美。失去南海诸岛,如同祖国的美丽容颜遭受毁容。保卫它们,就是保卫祖国的美丽。

  作品

  中国景色

  《中国景色》一书是10年来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卷首语第一次择其精华,围绕着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单之蔷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尽管这是一本文集,但却是按新书的标准来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对文字的细致梳理之外,每张图片的说明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以求用更翔实的证据表达他对中国山水景观、人文地理的鲜明认知。

  于坚对于该书的评价:

  《中国景色》是本散文集,但这本书与风花雪月的旅游散文有天渊之别,鹤立鸡群并且野心勃勃。大部分文章过去都在《中国国家地理》作为卷首语发表过,作为该刊物的老读者,我每次拿到刊物,总是先看单之蔷这回又发表了什么高见。他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知识渊博,见解新颖深刻,时常振聋发聩。

  作为在读者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中国国家地理》,它如何建构中国形象非常重要,这影响着中国读者的大地观点。

  这本书的出版非常重要,我担心的是,今天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思想了,《中国景色》将在风光旅游书籍的名目下被谈论一番,其中的真知灼见被轰轰烈烈地遮蔽起来。

  卷首语

  这些文章在中国国家地理上发表的卷首语,见解新颖深刻,经典文章。

  1 横断山与东南亚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4期

  2 幕后英雄祁连山 单之蔷 田捷砚(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3期

  3 青海的三面孔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2期

  4 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期

  5 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期

  6 “高亚洲”的魅力:最美的冰川大国 单之蔷 张超音(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期

  7 最少人见到的最稀有风景冰塔林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期

  8 最富有美景的村庄——来古村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期

  9 桃花源里有冰川——米堆村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期

  10 中国的腹地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8期

  11 从“浮毯”到“花海”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7期

  12 “四大国宝”:何以避免灭绝的命运? 单之蔷 奚志农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6期

  13 太白:中国东部可以感受雪山的地方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6期

  14 秦岭:把中国一分为二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6期

  15 农牧交错带中的废都:统万城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5期

  16 泾渭何时分明过? 单之蔷 关海彤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5期

  17 我们为什么没有国家公园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18 从海边到海边,再到海边——美丽的加拿大 单之蔷(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19 温哥华岛——这里竟是雨林的世界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20 落基山——现代人的心灵避难所 单之蔷 尚书(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21 如果你没被它征服,是因为你离得太远——大瀑布 单之蔷 托木尔(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22 中国的美景分布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

  23 北京曾经是水乡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3期

  24 青藏高原的另一面:秀美与妩媚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25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色盐滩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26 “湿”的魅力——写在2月2日世界湿地日之际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27 中国的水乡在青藏 单之蔷 张超音。。。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28 青海湖:中国湖泊的形象大使 单之蔷 田捷砚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29 盐湖:上帝的晾台 单之蔷 张超音。。。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2期

  30 文明嗅着味道前行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期

  31 英雄黄万里和“河官”王化云 单之蔷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5年5期

  32 北京曾经是水乡 单之蔷 董倩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5年4期

  33 中国鲍鱼与法国蜗牛 单之蔷 中文自修:中学-2004年7期

  34 茶的力量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9期

  35 China——景德镇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8期

  36 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37 大香格里拉序篇——八大重合横断山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38 这里的婚姻真精彩:一妻多夫·走婚·横断山考察记——雅砻江 流淌女性文化的江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39 婚姻竟影响了民居的美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40 山河不是流水线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41 湿地是诗地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5期

  42 高棉的微笑和西方的大炮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4期

  43 向自然“示爱”——评国花、国鸟、国石、国树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3期

  44 盈盈一握的陆地——地峡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2期

  45 莱茵河、罗讷河、黄河、淮河欧洲休闲观光 中国建坝正忙 单之蔷 张翼飞。。。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1期

  46 欧洲与中国河流要对话——休闲的莱茵疲惫的黄河 单之蔷 张翼飞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1期

  47 罗讷河让我想起都江堰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1期

  48 英雄黄万里与“河官”王化云 单之蔷 惠怀杰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1期

  49 贵州:山上有“文化”,美景在地下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0期

  50 中国鲍鱼与法国蜗牛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期(曾转载于医药保健杂志-2004年02B期、《读者》杂志)

  52 四川:这里的雪峰静悄悄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9期

  53 看山要看极高山——古人不爱极高山 单之蔷 吕玲珑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9期

  54 长城是书脊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8期

  55 把病历像故事那样去写作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7期

  56 星空不再浪漫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5期

  57 莱茵河:穿越西方文明的腹地 单之蔷 徐裕根。。。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5期

  58 食物里的“达尔文”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2期

  59 “家”是一个大空筐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2期

  60 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1期

  61 河流有生命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0期

  62 山东—催生想象的地方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期

  63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9期

  64 河内战争早已成记忆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7期

  65 会安:帆船时代的缩影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7期

  66 胡志明市:西贡河西醒来了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7期

  67 中国的水乡与法国的奶酪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2期

  68 从“科普”到“科传”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

  69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5年报道回顾 单之蔷 李雪梅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

  70 谁知今年“山地年”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

  71 巴夏礼的膝盖与圆明园的大火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1期

  72 去云南,看多样性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0期

  73 地图的革命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8期

  74 万图手中过,世界心中留——访世界级的地图收藏家谭兆璋 单之蔷 姜平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8期

  75 GIS:这就是未来的地图 单之蔷 姜平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8期

  76 文明有强弱,文化无优劣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7期

  77 城市应是“沉积岩”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6期

  78 碉楼、三星堆、黄山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4期

  79 阳光海浪塑悉尼 单之蔷 地理知识-2000年8期

  80 尼罗·黄河·亚马逊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

  其他文章

  “毒领土”

  我从内心深处相信:“南沙群岛”是中国的

  中国南海——天堂也不过如此

  走川藏线的人都穿越了世界上最高的林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责任编辑:东北食品网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食文 | 产业 | 风采 | 图片 | 视频 | 购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此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法律顾问:崔强

    © 2019-2021 dbspw.cn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辽ICP备18014855号-1

    服务邮箱: a024@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85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