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去了一次长白山,这次是冬季,而且是专门为摄影而去。我们团队中有几位专业摄影师,还有我这位业余摄影师。我们被带到了离长白山主峰很远的一处山坡上,海拔大约1300多米,这里可以远眺从波状起伏的山脉和万千树海中崛起的海拔高达2700米的长白山主峰。但这种“凝视”有些传统,我们被带到这里摄影,是因为这里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凝视”:这种“凝视”是因为图片的前景可以是一片一尘不染的雪地,一面白雪堆起的雪墙,中景可以是一片墨绿的树枝上颤动着松软积雪的针叶林,远景则是长白山的主峰。这种“凝视”过去是没有的。 这一天我们被带到了几处地点,这些地点都能把长白山主峰拍进画面,不过前景和中景都变了,有一处地点在长白山西坡的苔原带上,这里能把满山坡的杜鹃和长白山拍在一起。 有时“新的凝视”的产生不在于空间点的变化,而在于时间节点的变化,光与影,云与雾每时每刻都在变,气候也在变,植被也在不断地随着季节变换着色彩。这些变化都可能产生“新的凝视”。这里的“凝视”目标还是宏观的大场景,微观的“新凝视”也在摄影师的镜头下不断创新。 清晨天蒙蒙亮,同行的几位摄影师就悄悄地出发了,原来他们去拍摄森林里一处刚发现的被称为“魔法世界”的新景观。这些拍摄地点过去我从不知道。这些空间和时间点上产生的图片构建出了一个个长白山的新形象,这是一次次摄影师新的“凝视”的结果,是“凝视”的固化和成型。而每一次新的“凝视”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旅游地。风光摄影师的使命就是寻找新的“凝视地”和新的“凝视时刻”。 有的专家认为一个旅游地有生命的周期,这个周期分六个阶段:探索-参与-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苏。然而我在长白山感受到的是,这样的周期是可以被打破的,摄影师是打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先驱力量。 现在我对吉林摄影师一次次地去长白山理解了,他们一次次地去长白山,其实是去寻找新的“凝视”。每一次“凝视”的成功,都意味着打破了长白山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长白山又获得了一次复苏和新生。 这也是那些风光摄影师,所谓的“傻拍大山”的人存在的又一个意义吧。 在珠峰前工作的单之蔷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毕业于吉林大学,1985年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部。后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担任编辑管理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生平 单之蔷经历复杂,做过许多工作。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与其他文科生不同,单之蔷对科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单之蔷从事的工作与“地理”有关,因为地理科学离人文科学最接近。 在单之蔷任主编以来,杂志策划的“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上帝为什么造四川”、“走遍世界去问河”、“大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等专辑不但创造了发行的奇迹,更成为许多人的经典珍藏。 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正是许多人羡慕单之蔷的地方。但他却笑称,“走”并不是他的本来目的。他曾经也是闭门造车的编辑,直至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邀来到四川旅游。走一圈之后,发现普通人们对四川的印象,还局限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老一套上。这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川西上,甘孜、阿坝、凉山,广大的土地,众多的雪山,特别是四川的雪山和雪峰,四姑娘山、贡嘎山、海螺沟等,庄严圣洁,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名山大川有着不同的凛然大气之美。 “看山要看极高山。”这是单之蔷在“上帝为什么造四川”专辑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理念,他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歌咏的都是东部的风景,却忽视了西部的壮丽河山,中国人的审美应当来一场革命,进入到欣赏冰川的时代。 他的这个理论,得了很多人的热烈响应,当时四川的一帮学者文人,也为他这个外来者的观点而叹服。 自此,《中国国家地理》慢慢成熟,而单之蔷也开始了更多的行走。行走越多,他越觉得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河流有基本的了解。在川藏线上,他遇到过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大城市里的白领,辞了职走完了川藏线,却没有任何收获,也不知道身边就有着壮丽的景色。这让他更坚定的树立起帮助人们掌握地理知识的念头,他说这样会让人生更丰富。 作为一名行者,单之蔷非常喜欢走在路上的状态。就像文艺复兴一定要回到希腊的源头,他如果想做一篇地理报道,就一定会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而每次都会有着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发现。 他说,摄影师的照片永远是令人信不过的,你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眼睛。他原来以为中国已“没什么稀罕的地方”可去,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在香格里拉地区,他看到了与现代婚姻制度并存的一妻多夫制,在一个村子里,每家都是四个兄弟共一个妻子;在常人通常认为危险重重的珠峰,他看到美丽的冰塔林,走在其中,脚下的石头仿佛用水冲洗过一般,在阳光下闪着蓝幽幽的光。 经常在西部地区行走,单之蔷的考察生活并非人们所想像的轻松休闲的旅游观光,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在敦煌附近,他们一行人为了寻找大规模的雅丹地貌,误将车开到一条废弃的国道上,路上到处是流沙,汽车很快就没会油……而近乎绝望之中看到的亮光,让他们欢欣鼓舞;在珠峰,从未有人进入过的冰塔林美丽而充满着陷阱,到处都是冰裂缝、冰湖,连当地向导也极力劝说单之蔷不要下去,但单之蔷“一意孤行”,他笑说,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最险之处。 走过很多路的单之蔷,叹惜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很多的书还没有读。看过这多风光,他一直坚持自己来写专辑前的文章,他说,只有亲自写作才能去关注自然、研究自然。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